羊城广州,街头行乞者五花八门,残疫者、老者、孩童、学生、靓女……行行色色的人物都可在广州街头讨生活,乞讨手段更是百样迭出。
现实生活中,乞讨者笔笔皆是,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,也有一些投机者发现了“商机”,利用互联网,干起了乞讨的营生。
近日,广州一些网民在网上热议一种新兴职业,该职业只要开通网站或发发邮件,然后呆在电脑前“守株待兔”,就能舒舒服服、轻轻松松地挣钱。
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,乞讨业也进入了E时代。与在街头风餐露宿的“前辈”们不一样,不必出门上街乞讨,不必在乞讨时磕头作揖,不必担心争了别人的地盘挨揍,更不必担心会因影响市容遭到驱逐。
一般来说,“网络乞丐”在网上也要摆出一堆能让人掏腰包的理由,发出求救信号。有人自称是生活艰难的单身妈妈,有人自称是不堪债务之累的刚毕业的大学生,还有人自称是不能生育的夫妇,希望在好心人帮助下做试管婴儿。
这些网络乞丐总体上分三种,一种是因为确实陷入经济困境或没钱支付学费、医疗费的人;另一种干脆就是好吃懒做的寄生虫;还有一种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人,用乞讨来的钱帮助有困难的人。
目前广州的网络“专职”乞丐有十多个,都是每天在家写“催人泪下”的信,然后发群体信件,一天可能要发上千封。运气好的话,当天就可以收到别人施舍的钱。据了解,网络乞丐也有很多混水摸鱼的。被发现后就会在乞丐网上公布,让那些好心人不再上当。
尽管是乞丐网,但收取善款的方式却十分先进,甚至支持支付宝、财付通、银行转账等高科技手段。记者查看其中一个网站,虽然成立不到一年,但网上的点击率已达七万多人次,人气虽高,多数人却持怀疑和观望态度。从网站的财务记录上获悉,筹得善款只有一百五十元。
据了解,乞讨队伍最早发展到网络上来,是缘于国外一名女士欠下两万美元债务,无计可施之际她忽然想到了网络——如果每人给我一块钱,两万人不就解决问题了吗。
如今,“网络乞讨业”已成为美国一个时髦的产业。在中国,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,几乎不需要成本的“网络丐帮”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对于乞讨网站这一新生事物,网民看法不一:有人认为,网上乞讨,容易产生新型诈骗;有人认为,乞讨网,赚得是眼球,人气上来,可以吸引广告赢利;而网络专家认为,从管理程序上看,此类网站的信息传播行为违反了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。
对于这一新生事物,笔者认为,还是由网民、由生存能力、由历史来检验吧
|